醫藥網8月4日訊 7月29日,*ST大有公告掛牌轉讓旗下8家職工醫院,再次將公眾目光吸引到國企醫院改制上來。近年來,在政策東風的強力助推下,以“三煤一鋼”為代表的國企醫院改制可謂是大潮再起,引得各路資本競相追捧。社會資本對國企醫院改制的參與,在帶來優質醫療資源、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等利好的同時,也增加了資本回報壓力,改制后的醫院如何在公益價值和資本回報間尋求平衡,急需政府出臺相關指導意見予以規范。
“三煤一鋼”領銜,國企醫院改制潮起
7月29日,河南能源化工集團旗下上市公司*ST大有發布公告,擬在中原產權交易有限公司掛牌轉讓旗下8家職工醫院,掛牌價格原則上不低于最終經河南省國資委核準的資產評估值。
關于轉讓原因,*ST大有表示此舉旨在落實國家和河南省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相關政策,通過本次醫療資產轉讓及之前“三供一業”移交地方,將逐步剝離承擔的社會職能,有效減輕企業負擔,使企業能集中精力發展主營業務,提高主營業務的市場競爭力,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ST大有轉讓旗下職工醫院并非個例,事實上,國企醫院改制的浪潮早已涌現,河南“三煤一鋼”所屬醫院改制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2016年8月,鄭煤集團舉行引入戰略投資者、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項目發布會,面向社會公開發布信息,為旗下18家企業尋找戰略投資者。18家企業主要分為合作建設、股份改造、轉讓退出三類,其中鄭煤集團總醫院的股份改造赫然在列。公告信息顯示,鄭煤集團總醫院系鄭煤集團旗下的二級甲等醫院,鄭煤集團擬對總醫院(包括下屬8家醫院、2家衛生所)增資擴股或拿出部分股權引入戰略投資者,進行股份改造或委托經營。
2017年1月,安鋼集團和中信產業基金-新里程醫院集團正式簽約,雙方共同組建醫院管理公司,對安鋼職工總醫院實施股份制改造、專業化運營。根據協議約定,安鋼集團以職工總醫院現有設備、房產、在建工程和負債等進行實物出資,中信新里程集團以貨幣方式現金出資,雙方各持有改制后安鋼職工總醫院的部分股份。由雙方合作成立的醫院管理公司,作為安鋼醫院的唯一舉辦人,負責安鋼醫院的日常經營和管理。
2017年4月,平煤神馬集團旗下的平煤神馬醫療集團總醫院在媒體上發布《關于公開招募戰略投資者的公告》稱,為提升醫院醫療服務質量和運營管理水平,保障平煤神馬集團礦山醫療救護職能,降低職工就醫成本,擬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參股(持股比例不高于49%),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
據了解,不僅是河南,國企醫院改制在國內其他地區也頻頻上演。江蘇徐礦集團職工醫院、武漢鋼鐵集團下屬的鄂鋼醫院、河北天鐵集團職工醫院等相繼完成了改制,走上了新的發展道路。
政策東風強勁,各路資本競相追捧
國企醫院改革,并不是一件新鮮事。早在2002年,在原國家經貿委等六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推進國有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工作的意見》指導下,國有企業醫院曾經進行了一輪大規模、集中式的改制與剝離,到新醫改方案出臺之前的2008年,國有企業所辦醫院已經數量減半。
就是在該輪改制浪潮中,“鄭州鐵路中心醫院”這塊掛了90年的牌匾,被“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代替。鄭州鐵路中心醫院移交鄭大,正是鐵路局社會職能分離、加快發展步伐的重大舉措。
與上一輪改革相似,本輪國企醫院改革的潮起,同樣離不開政策東風的勁吹。
2016年9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印發加快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對國企辦醫療實行分類處理,采取移交、撤并、改制或專業化管理、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進行剝離,2018年年底前完成企業辦醫療等的移交改制或集中管理工作。
國家政策倡導的同時,地方國企改革也進入了攻堅階段,國企醫院改制成為減輕國有企業負擔的重要手段。2017年1月舉行的河南省十二屆人大七次會議上,陳潤兒省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表示,盡快完成省屬國有企業辦教育、醫療機構剝離工作,有序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
政策倡導加上地方推動,國企醫院改制邁上了快車道。以“三煤一鋼”為代表的國有企業紛紛拋出旗下所屬的職工醫院,尋求意向合作方,進行改制合作。
與甩賣資產時無人問津的固有印象相反,各路資本對國企醫院改制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朝陽產業的屬性、醫院牌照的稀缺、品牌和醫療資源的沉淀、龐大的剛性市場需求,都讓改制中的國企醫院走上風口,成為資本追捧的對象。
2017年3月,復星醫藥集團聯合泰康保險集團出資10億元,與徐礦集團共同出資組建淮海醫院管理集團,對徐礦集團所屬全部19家醫療機構整體進行重組,成為國企醫院與醫療上市公司及大型保險企業合作運營管理醫療機構的突破性嘗試。
華潤醫療集團作為央企華潤集團的子公司,在國企醫院改制方面更是一路高歌猛進,先后參與武鋼總醫院、淮北礦工總醫院、徐州礦山醫院等國企醫院的改制,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社會辦醫醫療集團。
中信產業基金控股的新里程醫院集團,繼與安鋼集團合作,參與安鋼職工總醫院改制后,又戰略投資天鐵集團的職工醫院天鐵醫院,為其注入資金、引進優質醫療資源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可謂是斬獲不斷。
北大醫療產業集團同樣也在謀劃著自己的區域醫療版圖,通過股權合作模式參與山西潞安集團總醫院改制,收購齊魯石化醫院集團中心醫院及旗下四所分支醫院、三家衛生所,又與山東能源棗莊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參與棗礦集團下屬四家醫院的改制,實現了規模的急劇擴張。
除去醫療產業投資集團外,上市公司也加入了醫院改制的爭奪戰,朗瑪信息、海南海藥、恒康醫療等上市公司以不同方式參與了國企等公立醫院的改制。
各路資本對醫院改制的熱情在并購數據上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根據普華永道公布的《2016年中國境內醫院并購活動回顧及展望》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整個醫療健康行業的并購活動無論從數量還是金額上都呈現爆發式增長,交易金額不斷刷新歷史新高。對民營醫院和公立醫院的并購在2016年更是出現了井噴式增長,交易數量和金額都創下新紀錄。民營醫院的投資并購金額猛增至兩倍以上,達87億元,對公立醫院的投資活動也出現大幅增加,2016年披露金額的交易升至約74億元。
國企醫院改制,謹防淪為資本工具
國企醫院改制,可謂是一件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大事,那么應該如何評價改制對各方的影響呢?
“國有企業和醫院都具有一定的社會屬性,國有企業適度創辦或參與創辦醫院可以彌補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實現社會功能的最大化。但醫院不以營利為目的、救死扶傷的屬性與國有企業對利潤的追求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分歧,單靠國有企業的投入,難以支撐醫院的長期發展。”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河南省商業經濟學會會長宋向清認為,引入社會資本,對國企醫院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造,可以在增加資本投入的同時,引入優質醫療資源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可謂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雖說國企醫院改制對各路資本方呈歡迎態度,但行業的隱形門檻不容忽視。根據已有案例分析,國企醫院改制時對合格戰略投資者的篩選標準,除去資本實力之外,醫療行業管理經驗往往也是重要的評價指標。目前國內市場上成功的國企醫院改制,主要是由大型醫療產業集團和行業龍頭上市公司完成的,就是這種多維篩選標準下自然而然的結果。
醫療產業集團等各路專業資本方的介入,在帶來優質醫療資源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同時,也帶來一個現實問題:資本參與之下,醫院公益和盈利的天平將偏向何方?
眾所周知,資本是天然逐利的,國企醫院改制引入更多資本的同時,必然帶來更大的盈利壓力,逐利動機容易被強化,這可能弱化其救死扶傷的公益導向。
從已有案例來看,就是否追求營利,國企醫院改制后的走向發生了明顯分化。部分國企醫院改制為營利性機構,部分則堅持非營利性。以中信產業基金-新里程醫院集團參與的安鋼職工總醫院改制為例,協議約定改制后的安鋼醫院非營利性的宗旨不變。
但非營利性并不意味著放棄盈利。據業內人士介紹,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資本方主要通過產業鏈模式和供應鏈模式兩種方式需求回報。產業鏈模式主要是依托醫院的區域影響力,布局醫療相關產業如培訓中心、康復中心、養老中心等服務于醫生和病人,利用較高的客戶黏性,在衍生服務中獲取收益;供應鏈模式則主要通過為改制醫院提供藥品、醫療器械及醫用耗材直接獲取收益。
“引入社會資本的同時,要防止醫院被資本綁架,背離救死扶傷的職業目標,建議政府制定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和發展規劃,明確資本界限,規范資本行為,有效杜絕資本過度干預醫院經營的行為。”宋向清強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