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網8月14日訊 自費的二類疫苗將要邁入免費的隊列了!
日前,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增加免費向公民提供接種的疫苗種類或劑次,逐步推動將安全、有效、財政可負擔的第二類疫苗納入全區免疫規劃。
無獨有偶,近日,重慶衛計委也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將逐步推動把安全、有效、財政可負擔的第二類疫苗納入全市免疫規劃,使群眾享受到更加優質的接種服務。
此外,河南省政府辦公廳近日也下發了《關于強化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的意見》,明確逐步推動將安全、有效、財政可負擔的第二類疫苗納入河南省免疫規劃。
可以預見,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省份二類疫苗可免費接種了,二類疫苗的市場空間也會隨之增大。
二類疫苗價格混亂
什么是二類疫苗?第二類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費并且自愿受種的其他疫苗。常見的二類疫苗有:口服輪狀病毒疫苗、甲肝疫苗、HIB疫苗、流感疫苗、狂犬病疫苗、五聯疫苗、肺炎疫苗等。
第二類疫苗由各省疾控中心匯總各地區需求,組織在集中采購,通過直接掛網、招標或談判議價等方式形成合理采購價格,由各地區疾控中心向疫苗生產企業采購后,供應給本地區的接種單位。預防接種單位不得直接向疫苗生產企業購買第二類疫苗。
很多人反映二類疫苗價格混亂,這是為什么呢?
就是因為二類疫苗是通過直接掛網、招標或談判議價等方式來確定價格的,所以同一疫苗不同地區的價格可能會不一樣。
舉個例子,同是五聯疫苗,北京目前的價格已經降到600元一針,但是全國很多地方還是798。再舉個例子,同是在廣州,白云區等幾個區域的五聯疫苗價格還是798,但是荔灣區卻是708。
不同區域價格相差巨大,加上很多二類疫苗本來價格就不低,而且需要接種多次,這也是導致二類疫苗接種率不高,不能得到更大推廣的原因。
自費值得接種嗎?
雖然二類疫苗是自費,但其實很多是有必要接種的。
例如13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沛兒13),能幫助6周齡至15月齡嬰幼兒預防由13種肺炎球菌導致的相關侵襲性疾病,如菌血癥肺炎、腦膜炎、敗血癥和菌血癥等。小兒肺炎是嬰幼兒時期的常見病,也是嬰幼兒死亡的常見原因。因此,在經濟情況允許的條件下,注射該疫苗是很有必要的。
再看五聯疫苗,該疫苗甚至在2016年一度供應緊缺,出現“疫苗荒”。由于五聯疫苗可以滿足五種傳染病的預防,且只需要接種4次,與國產疫苗需要接種12次相比,減少了接種的風險,這也是現在許多家長會給孩子選擇五聯疫苗的主要原因。
市場潛力巨大
一類疫苗實行國家定價、財政覆蓋,而二類疫苗實行省級定價、市場支付,在各級疾控部門層層加價之下,最終銷售的價格高昂。自由競爭、市場供應的流通模式也帶來了弊端。
去年震驚全社會的山東疫苗大案曝光后,給行業帶來嚴重負面影響,很多地方的疫苗接種點已經出現了家長對疫苗安全性的質疑,有些甚至不敢給自己孩子接種疫苗。
隨著我國衛生事業的不斷發展,醫療市場的不斷完善,未來會有越來越多二類疫苗進入到一類疫苗的行列,在國家定價和財政覆蓋下,會對二類疫苗市場帶來實質性的利好。
在自費的情況下,二類疫苗的市場規模2015年達到245億元,占比從2010年的14.43%上升到了2015年的20.74%。在政策的扶持下,若二類疫苗逐漸成為一類,在同樣是免費的情況下,相信對于這些原來屬于二類的疫苗是一個很大的發展機遇,甚至可以說是潛力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