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網8月9日訊 近期,廣東省連續發布了《廣東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7年重點工作任務的通知》《廣東省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實施方案的通知》《廣東省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等三個重要文件。廣東醫改進入深水區,必將改變目前的市場格局,那么藥企又該如何應對呢?
實質性推進
筆者以為,廣東省政府密集發布的三個醫改文件,將對未來廣東市場產生很大影響,從整體的工作部署看,國家重點推進的醫改措施廣東基本上都在實質性地推進,例如:兩票制、醫保支付、臨床路徑等。
首當其沖的是醫院用藥結構。公立醫療機構7月全部取消藥品加成,下一步廣東將改變掛網報量的平臺采購辦法,采用多種模式結合的醫聯體形式,其根本目的是在執行零差率的基礎上,平衡收支、醫保控費、合理用藥。各個醫聯體的藥品采購勢必會二次議價,將對產品的價格體系和市場準入產生極大影響。
更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深圳羅湖醫院集團出現本次發布的醫改文件中——說明該模式得到了省政府的認可。與此前北京、上海等各地組建醫院集團不同,羅湖區此次醫院集團化改革將是真正意義上的涉及資產層面的區域范圍內多家醫院整合,這在國內可謂先例。集團將設影像診斷中心、檢驗中心等9個中心,實行人財物統一管理。同時,羅湖區取消區醫院建制,依據現代企業管理設置組織架構,這六家醫院實質上被整合為一家。這一緊密型醫聯體不只是在形式上,在政策設置上兼顧了機構和個人的利益分配,讓機構和個人有動力去推進醫聯體,有動力去控制醫保費用。
在基藥方面,文件提出改革現行的基藥制度,醫保目錄同樣適用于基層,基藥目錄將逐步退出歷史舞臺,但在醫聯體控費的大前提下,并不意味著有多么大的市場容量增長。當前,新版的國家醫保目錄執行在即,眾多在基層使用占據一定份額的產品都被“限二級以上”使用,基層市場的用藥格局也將隨之被改寫。
此外,《廣東省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實施方案的通知》中提到醫院總藥師制度,希望藥師發揮合理和控費的作用,率先在省級以上醫改文件中明確了處方點評的責任主體。當前的制度下,醫院的藥師管理部門不明確,法律地位不高也影響了該項工作的發展,若近期網傳的《藥師法》得以發布,未來藥師的行業地位和作用將得到很大的提高。
而GPO藥品采購模式的引入,也將加速廣東藥品市場的調整。一度引起業界爭議的深圳GPO,深圳衛計委用“三個確保”進行回應,預示著GPO調整基本完成,從一些市場反饋信息來看,GPO執行逐步進入軌道,全藥網成為公立醫療機構的首選。廣州下一步將結合深圳GPO的執行經驗,按照GPO方式采購,先不論GPO的成敗,藥品降價是實實在在的。
市場應對
作為市場容量在各省中名列前茅的省份,廣東市場對每個廠家重要性都不言而喻,針對下一步要推進的醫改措施,企業該如何應對?筆者認為須從下面八個維度綜合考慮。
其一是價格體系的梳理。醫聯體下的藥品二次議價成為常態,并且有可能是大幅度的降價要求,一改現在掛網報量的全省統一價格體系。因此需要對產品的價格體系重新規劃,確定能承壓的最低價格尤為重要。目前的醫院采購價格牽一發動全身,未來或將呈現全國一盤棋。
其二,評估市場價值。對目前的各個終端按縣域、地市級或者區級進行市場評估,清晰目前的市場的重點在哪里。當因價格因素面臨策略性選擇的時候,應明確哪些市場不容有失,哪些市場為了整體利益可以選擇放棄。
其三是管理體系規劃。在全省掛網階段,全省的市場管理比較容易規劃或統一;而執行醫聯體后,以前的市場格局將被打破。以醫聯體為單位的市場管理責任如何劃分,特別是對于代理模式,如二次議價授權誰去做,被授權的有沒有利益設置等,都必須有清晰的規劃,當然配合的將是責任和利益的劃分。
其四是團隊配置的準備。未來醫聯體為主體的采購,很可能出現十幾個地區或者醫聯體同時進行二次議價,面臨的突發情況可能會比較多的局面。企業須提前考慮目前的團隊是否能應付,該準備什么樣應急措施,操作流程該如何修訂,確保做到萬無一失,畢竟一些細微的技術失誤導致全盤皆輸的案例比比皆是。
其五是商務渠道的規劃。2017年底全面執行兩票制,全省的配送渠道的建設該如何規劃,已是迫在眉睫。
其六,財務合規不可忽視。在營改增背景下,代理模式普遍執行傭金制,按往年的銷售規模,測算在財務形式合規上能否完全處理,如果不能,產品結構以“保核心”為原則該如何調整。
其七是市場推廣。在零差率、采購降價、醫保控費、處方點評、病種付費、臨床路徑管理多重政策擠壓下,市場推廣工作該如何進行,已成為不得不逾越的鴻溝。筆者認為,首先要審視產品的“硬件”是否達到要求,有沒有足夠臨床證據(路徑、指南、共識、循證醫學)獲得市場準入。產品的終端推廣必須精準,機關槍式的超適應癥、跨科室用藥將沒有市場,只有根據產品特征,精準定位在臨床使用患者最受益適應癥上。當然,醫藥代表的推廣行為必須向合規轉變,這才是長治久安的必經之路。
最后,是基層市場的增長考慮。面臨基層市場的洗牌,新版的國家目錄或者增補進入省級醫保的產品,如果沒有限定二級以上醫院使用,并且產品價位、適應癥等特征適合基層市場銷售,那么基層市場將是下一個大的增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