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市場增速或將穩中有降
從2007年開始醞釀,直至步入攻堅期,新醫改經過十年的摸索實踐,對醫藥健康產業的影響日益凸顯:在前期“強基層、增投入”階段,受益于政策紅利,產業連續5年獲得17%以上的增長,2010年甚至達到20%;隨著醫改進入“控成本、提效率”階段,體系化、立體化的醫改新政也使得產業自2015年以來增速持續跌至個位數。根據中康CMH監測數據,2008年~2016年,六大終端藥品規模從4835億元增長至14909億元,年均復合增長15.1%。
提高藥品質量、降低藥品價格和抑制藥物濫用是未來行業政策導向的主旋律,醫藥行業增速或將穩中有降。預計2017年,中國藥品市場規模將達15773億元,較2016年增長5.8%,增速下探。 未來,隨著新醫改關鍵政策進一步落地、技術創新全面滲透、商業保險力量壯大、跨界融合速度提升,產業主導權將向消費者分化,并且催生基礎醫療和健康消費二元市場結構;健康產業增長極將從產品逐步轉向服務;專業化分工和系統化服務相結合的供應鏈結構將逐步形成。
中康CMH研究數據,從六大終端市場份額來看,2016年城市等級醫院市場占整個醫藥市場的55.0%,縣域等級醫院市場占比17.8%,城市基層醫療市場及農村基層醫療市場分別占比6.0%以下,零售藥店占比16.4%,網上藥店只占0.3%。
等級醫院用藥規模合計占整個醫院終端的87.9%,未來仍然是規模最大的藥品終端。其中,城市等級醫院作為第一大藥品終端地位依然不可撼動:2016年城市等級醫院市場用藥規模達到8203億元,同比增長9.2%。
雖然新醫改旨在重新配置醫療資源,通過分級診療等舉措將扎堆大醫院的患者有效分流至基層醫療機構,但是目前等級醫院改革尚未完全到位、患者就醫習慣依舊根深蒂固。根據國家衛計委數據,2017年1~4月,醫院診療人次達到10.6億人次,同比提高3.0%,其中三級醫院增長高達5.4%,遠高于全國總體水平(1.0%);基層醫療機構診療人次增長緩慢或者略有下降,鄉鎮衛生院門診總量同比下降2.7%。
2016年縣域等級醫院市場用藥規模達到2655億元,同比增長7.5%,復合增長率為20.8%。過去縣域等級醫院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主要得益于新農合覆蓋率的擴大和籌資水平的提高帶來的就診需求的增加,加上品牌藥下沉帶來的用藥結構變化。新農合覆蓋率已經達到95%,擴容空間越來越小,加上零差率區域擴大,縣域等級醫院市場的高速增長開始放緩,預計2017年增長6.3%,市場規模達到2822億元。
基層方面,新醫改提倡分級診療、基層首診的促進基層醫療發展、新農合提升居民支付能力等政策的帶動下,基層醫療市場迎來短暫增長期后,由于基層醫療公共衛生服務職能的強化和考核方式的轉變,基層醫療服務量回歸平緩增長的狀態——國家衛計委數據顯示,2017年1~4月,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人次14.2億人次,同比降低了0.7%;出院人數1331.9萬人,同比降低了1.6%。雖然部分地區對非基藥的使用限制略有松動的利好因素,但整體上基層藥品市場的增長趨于平緩,未來基層醫療市場的增長主要得益于醫聯體模式的全面落地執行。
隨著醫藥分家、處方外流等政策引導,零售藥店市場份額將逐步提高。2016年,中國藥品零售市場總規模3377億元,較2015年增長8.5%。預計2017年,零售終端市場藥品增長率會趨于穩定,但受醫藥分家、處方外流及高價藥(新特藥)渠道轉移等政策利好,零售終端的增長會領先醫院終端。
在互聯網顛覆性發展的推動下,發端于2011年的網上藥店目前仍處于高增長階段,份額呈現趨勢性上漲。2016年,中國網上藥店總體銷售規模達235億元,較2015年增長50.9%。其中藥品規模達45億元,在網上藥店經營中占比為27.1%,由于處方藥在互聯網銷售仍未被解禁,預計2017年,互聯網上藥品銷售占比將進一步下滑至24.7%。
零售藥店崛起
居民可支配收入提升、健康消費升級等因素的助推下,醫藥健康產業獲得快速增長。其中,零售藥店地位也得以快速提升,以3377億元市場規模成為產業主要力量之一。
1、集中度提升:連鎖率將突破50%
經過野蠻生長后的藥品零售產業,開始步入品牌化、連鎖化的發展時期。根據CFDA統計年報數據,2016年,全國登記在冊的藥店總量為44.7萬家,比2015年減少1023家。藥店門店總量首次開始減少,單體藥店總量在2015年基礎上再次下降了6.9%,連鎖率比2015年增加3.6個百分點,為49.4%。連鎖率的提高的同時,平均每家連鎖企業門店數量反而呈下降趨勢,只要是因為部分地區申請連鎖藥店資格的政策性標準降低導致,預計2017年零售藥店連鎖率將突破50%。
2、市場規模擴容:2017年將達到3647億元
城市化、老年化、生育率提高等因素推動了健康消費需求增長的同時,也為零售藥店帶來利好一面。中康CMH數據顯示,2016年,零售終端的藥品銷售規模為2447億元,同比增長8%;非藥品銷售規模為930億元,同比增長12%。預計2017年整體零售市場規模將達到3647億元,同比增長8.0%。
而隨著網上藥店規模在2015年達到頂峰后增速放緩,其對線下藥店客流量的沖擊減弱,藥店客流有所緩慢回升的趨勢。中康CMH數據顯示,2016年可比樣本門店月店均客單量3277人次/店/月,同比增長3.8%;客單價為57.7元/人/次,同比增長2.8%。其中,客單量對于藥店銷售增長的貢獻達到58%。
與此同時,零售藥店規模化趨勢日益顯現——百強連鎖零售規模逐年上漲,在2016年百強連鎖銷售規模達到了1235億元,占零售市場的36.6%。2016年,年銷售額超過10億的連鎖企業并購活動較為活躍,百強銷售占比比2015增加了2.5個百分點。
3、消費升級助推品類發展
受公立醫院改革、醫保控費、藥企掉標棄標等因素影響,藥企紛紛尋求院外市場布局;DTP藥房熱潮成為推動零售藥店處方藥增長的開路先鋒。中康CMH研究數據顯示,零售市場OTC藥銷售1251億元,市場份額為51.1%;RX藥銷售1196億元,市場份額為48.9%。其中處方藥對增量貢獻度達到61.2%。預計未來一年零售市場RX的增長率將繼續超過OTC。
值得關注的是,在處方藥細分品類中,抗腫瘤和免疫調節劑2016年零售終端處方藥市場4.05%,同比增長60.4%。預計2017年其市場份額將增長至4.86%,繼續保持高速增長(40.7%)。可以預見,在處方外流相關政策的推動下,以及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慢性病發病率的提高等因素的影響下,處方藥在藥店中的重要性將會越來越強。
與此同時,消費升級、健康保健意識提升等因素推動了OTC具有養生保健作用的高價值品類增長。根據中康CMH研究數據,在零售藥店重要品類中,藥材類增長態勢最為顯著:同比增速從2015年的8.3%躍升至少17.9%,預計2017年依舊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16.0%)。由此可見,未來消費者對健康養生保健的需求將成為企業首要抓住的痛點。
不難看出,零售藥店的潛能正在被激活。根據中康資訊預測,未來十年,在醫藥分業完全實現前提下,零售藥店市場規模將達到1.72萬億元(不變價),約占整個藥品終端市場的65%;產業集中度也將大幅提升,連鎖率達到70%;完成“從渠道作用向服務和價值回歸”的產業商業模式迭代,發展成為中國藥品市場的主體之一。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