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網8月24日訊 自費藥的價格也保不住了。
昨日(23日),重慶藥品交易所公布《關于開展重慶市公立醫院非醫保藥品聯合議價工作的通知》,宣布包括氨酚麻美干混懸劑、蒲地藍等在內的39個品種開始議價,涉及36家生產(申報)企業。
這也是重慶市公立醫院第一批非醫保藥品的聯合議價。
▍39個藥被砍價
按照《通知》所述,根據2016年8月1日至2017年7月31日期間,全市公立醫院臨床實際采購量大、采購金額高的非醫保藥品,最終選出這39個品種。
默克的重組人促卵泡激素注射液、重慶萊美的納米炭混懸注射液、拜耳的復合維生素片,成都地奧的復方谷氨酰胺腸溶膠囊以及北大醫藥的右酮洛芬片等悉數在列。
事實上,價格調整是重慶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一系列動作中的一部分。
8月14日,《重慶市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公布,其中明確提出:
“推進公立醫院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建立醫保藥品集中談判采購機制,對部分臨床用量大且采購金額高的藥品,實施集中帶量采購,落實醫保藥品支付標準,發揮批量采購優勢,進一步降低藥品采購價格。
探索和規范高值醫用耗材集中采購。落實公立醫院在藥品耗材采購中的主體地位,鼓勵區域間、市級醫院間實行聯合采購。完善藥品耗材交易規則和交易平臺功能,實現對多種交易采購方式的支撐。”
對此,重慶衛計委相關負責人曾公開表示,今年重慶市第一批已調整9116個品規,藥品價格降幅達7.31%;今年8月將完成第二批調整。
據公開信息,作為配套措施,重慶降藥價的系列動作還包括:
1、實時采集全國最新招標結果,動態調整藥品耗材入市價。今年第一批調整9116個品規,價格降幅7.31%。8月完成第二批。
2、開展藥品帶量采購,選擇部分用量大、價格高的非醫保藥品,組織區域間和市級醫療機構間聯合藥品帶量采購,配合人力社保部門開展醫保藥品帶量采購。
3、要求藥交所、醫療機構暫停受理和核準企業上調藥品價格申請。
4、明確規定醫療機構需調整藥品目錄時,原則上選擇價格更低的同類替代品。
5、實時收集醫療機構和交易平臺供貨情況,開展短缺藥品監測。
6、加快完成短缺藥品生產和庫存情況部門聯合調查。
7、對短缺藥品實施市級集中儲備單位、配送企業、醫療機構三級儲備。
8、全面實施藥品采購“兩票制”;啟用電子監管系統,開展部門聯合巡查,查處違法違規行為。
10、開展藥品價格和供應保障動態監控,嚴格實施黑名單和退出機制,并通報相關部門嚴肅查處。
迎接藥企的,還有一輪漫長的降價組合拳。
▍斷供列入黑名單 兩年市場禁入
按照昨日公開的《通知》,議價將采用買方會員聯合議價方式,與議價目錄中現供貨企業進行議價,雙方磋商一致達成最終采購價。
聯合議價小組根據產品全國各省(市)的采購價格、同類產品其他企業價格等信息,對該產品價格進行評估,提出產品建議價。
聯合議價小組與生產企業被授權代表人進行價格磋商(時間10分鐘以內)。隨后企業被授權人根據議價小組給出的建議價和價格磋商情況,進行最終報價。企業被授權人對其最終報價當場在報價表中簽字并蓋手印確認。簽字確認后的價格將不得進行更改。
聯合議價小組表決確定是否認可企業最終報價,并現場通知企業被授權人。若不認可企業最終報價結果,則可商議選取同類產品其他生產企業進行議價
《通知》要求,買方會員發起采購合同3個工作日內,供貨企業需按照達成的聯合議價結果與之簽訂1年期采購合同。若企業拒不按新的價格簽訂合同或不保障供應的,列入黑名單,兩年內不得參加重慶市帶量采購工作。
附:重慶市公立醫院第一批非醫保藥品聯合議價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