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被稱為“萬惡之邪”“萬病之源”。在致病的風、寒、暑、濕、燥、火這“六淫邪氣”中,中醫最怕濕邪。人體的濕氣過重時,會對人的身體健康產生嚴重的影響。因此,去除體內濕氣,刻不容緩!
身體濕氣重的癥狀有哪些?
1、舌頭和舌苔變化。身體濕氣重首先是會表現在舌頭上的,大家可以認真觀察一下,這是判斷自己的身體是不是濕氣過重好方法。身體濕氣重的人舌頭的兩邊會有 牙齒壓迫的痕跡,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齒痕舌。再就是看看舌苔的顏色了,正常的舌苔顏色是淡紅色微微發白的,而身體濕氣重的話,舌苔顏色就會很白或者很黃,而且比較厚。
2、大便狀態。身體濕氣重的人大便同時都是不成形的,而且還很粘膩,常常是站在馬桶上的,反復沖洗還是不干凈。另外,患者本身也會一種排便不盡的感覺,非常不爽,小便也是很渾濁的,打擊可以通過這一點來看看自己的身體是不是有濕氣。另外身體濕氣重的患者往往是精神不振的,總是感覺怎么睡覺也睡不夠,昏昏沉沉的,十分難受。
濕氣都有哪些危害?
1、肥胖+浮腫。濕氣入皮下,會影響皮膚細胞的新陳代謝,降低脂肪燃燒效率,從而導致肥胖。過多的濕氣滯留在體內,加重脾運化水濕的負擔,就像馬車超載一樣,有時甚至會影響腎的利尿功能,嚴重的可繼發全身浮腫。
2、傷害關節。濕氣進入關節,與“寒”相遇,會形成寒濕,是引發炎癥,導致關節疼痛的重要原因。
3、影響排泄。濕氣過重,會造成“濕氣黏腸”,大便次數增多,且有拉不干凈的感覺。 中醫說,“濕氣如裹”,濕氣重會影響細胞間的通透性,就像一床濕棉被蓋在人的身上一樣,會讓你常常有頭沉、無精打采的感覺。
減濕去濕從生活方式著手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 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愿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癥。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第2招:飲食清淡適量
腸胃系統關系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
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經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的寒涼性質。
第3招:避開濕氣的環境
我們人體內產生濕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經常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就容易導致濕氣入侵體內。
介紹2種飲食調理的方法
赤小豆煲排骨
原料:赤小豆100克、排骨300克、食鹽適量
做法:
1、首先,將赤小豆和排骨分別洗凈。
2、然后將材料都放入鍋中,注入適量的清水,大火煮約40分鐘,水開了之后,改用文火煲約2小時。
3、最后,放入食鹽調味即可食用。
這款湯不但可以祛濕除熱,還可以健脾,脾虛者飲用,并且注意日常生活的療養得當,很快就會恢復 健康的生活。另外,如冬瓜玉米瘦肉湯、淮山粥、紅棗粥、木瓜糖水等也可達到去除濕熱的作用哦。
紅豆薏米湯
原料:紅豆、薏米各一把,清水3升
做法:
1、將紅豆和薏米洗凈,不用浸泡,并在砂鍋加3升的水。
2、然后,在鍋中加入紅豆和薏米,用大火熬開,開鍋后接著再煮五分鐘,然后關火。注意,千萬不要開蓋,等著鍋涼下來,讓材料在里面燜熟。
3、差不多手摸著鍋不燙了的時候,再開火,用中火接著熬煮,依舊不要開蓋,半小時后,熄火,還是不要開蓋,燜半小時即可飲用。
薏米味甘、性平,可以清熱排毒,代謝水分濕氣,可以祛濕健脾。紅豆味甘酸、性平,含有一種皂鹼,有健胃、生津、益氣、消腫及解毒等功能。這款湯綜合兩者的優點制成,祛濕又健脾,烹煮簡易,非常適合MM們在家里隨手煮一煲哦! |